扫一扫联系咨询
又抄袭了?!木心美术馆成受害方?馆长陈丹青回应:我看到后,笑出了声…
授权转自:日本设计小站 ID:japandesign
上个月18日,心心念念的汪曾祺纪念馆终于开馆了!但这开馆还没到1个月呢,最近就走到了风口浪尖。这两天,有部分网友指出,它与5年前建造的木心美术馆的设计存在多处雷同!
对于这场风波,到底是网友们的断章取义还是确有此事?今天我们就一同来翻翻土!
01 汪曾祺纪念馆”抄袭“?
· 两馆简介 ·
涉及此次“抄袭”事件的“两馆”都大有来头。我们先来说汪曾祺纪念馆,它于上个月18日正式对外开放,坐标选择在了汪老的故乡高邮,背后的设计师是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副总建筑师江立敏教授。
而木心美术馆的开馆时间则相对比较早,2015年就已开馆。选址是木心先生的故乡乌镇。设计师是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弟子:美国OLI建筑设计事务所的合伙人冈本博与林兵。
看过这几组对比照,有些网友一锤子定死“这就是抄袭”!
还有一些网友,为汪老的纪念馆建成这样而感到可惜!
· 双方观点 ·
我们先撇开网友们的讨论,来看看两馆背后的负责人、设计师是如何回应此次抄袭事件的。据界面新闻报道,当林兵(木心美术馆设计师)拿到以上我们展示的对比图时,说道“该馆使用的外墙材料及内部一些具象空间确实与木心美术馆存在雷同之处,而雷同之处如此之多,恐怕不是巧合”。
▸林兵(左)与冈本博(右)
对于木心美术馆当初使用清水混凝土的设计理念,林兵是这样阐述当时的想法的:“当初木心美术馆之所以选取清水混凝土作为建筑材料,是因为它是一种很粗犷很坚硬,但又很细腻很有可塑性的材料。纵观木心本身的人生价值,我认为这个材料能非常好地代表木心。”
那么,汪曾祺纪念馆选用清水混凝土是何考虑的呢?他们则认为清水混凝土可以显示出汪曾祺先生的文化积淀。
巧合的是,两馆都采用了木纹清水混凝土,还都做了凹凸的质感,一馆为表现的是木心先生的画。
▸ 林兵采访内容截取
▸ 木心美术馆局部
在澎湃新闻的采访报道中,江立敏教授表示:类似这种文化建筑,清水混凝土是比较容易想到的材料,很多美术馆如上海龙美术馆、阿那亚海边图书馆、设计大师安藤忠雄的大部分建筑都是使用清水混凝土。
▸ 汪曾祺纪念馆局部
▸ 汪曾祺纪念馆外观
江教授表示,目前位置就是最合适的位置,入口主立面右下角署名,也是写序落款的格式,与汪老的作家画家身份吻合。“总不能因为某个建筑的logo放在这个位置,我们就不能这样放置了吧?”有句讲句,这确实还有点道理。
▸ 选自荔枝新闻
除此之外,关于内部空间设计被指多处雷同的问题。江教授回应称,“如果仅仅选取某一两个片段做对比,是不是有断章取义之嫌?”江教授认为,展馆的室内设计上,总会有局部共通的地方,但整体上看,是不一样的。
而对于几乎一模一样的螺旋式楼梯,则有这样一段说明:“馆内旋转楼梯更是独一无二,呈螺旋式上升,既寓意汪老坎坷丰富的人生,又体现出汪老人生成就的不断攀升”。
▸ 截取自:公众号-今日高邮
▸ 汪曾祺纪念馆楼梯
虽然木心美术馆对于这个问题没有做出回应,但界面新闻的报道表示:这样的说法对所有伟人都适用,和设计的原创性没什么联系。而且独一无二这个词用在这儿,这一对比就真有点闹笑话了。
江教授虽然面对媒体正面回击了争议问题,不过这次“抄袭风波”并没有因此平息,多数网友们认为:这样的解释,说服力不够。
▸ 汪曾祺纪念馆外观
· 同行评论 ·
我们再来看看建筑圈们同行对此的看法。
建筑师童明在看过两家场馆的多张对比图片后表示:“有些图片是拍摄角度选择的问题,但大体上算是抄袭,显然没什么思想。”
▸ 汪曾祺纪念馆夜景
另一位来自杭州的建筑师也认为,汪曾祺纪念馆的设计元素明显有不少是借鉴而来,“这些元素他自己做了一些变化,至于相似度达多少以上算抄袭,这个也没有数据上的支持。建筑行业抄袭或借鉴的案例非常多,但是作为知名公建或是地标性的建筑来说,这样做就不厚道了。”
▸ 汪曾祺纪念馆鸟瞰图
即使争议很大,但江教授坚持说:汪曾祺纪念馆有它自己的特色。并希望让人们自己亲自去感受一下其中的不同。
02 木心美术馆馆长回应
除了设计团队的回应,各大媒体也连线了陈丹青,陈丹青作为木心美术馆的馆长,又师从于木心,对于此次抄袭风波颇有发言权。所以,他又是如何看待这件事儿的呢?
陈丹青说道“我相信我的第一感觉跟任何看到这些照片的人是一样的,就是很像。”
但陈丹青认为它不能定义为“抄袭”,也可以说他不喜欢用抄袭这个词。因为所有的艺术品包括建筑它都会互相发生影响。
如果说建筑是天下一大抄,那其实它也并非完全贬义的。
陈丹青还说道“但当看到木心美术馆建成5年后,有另一个馆在某几张照片的角度上这么像,外立面也好,楼梯也好,我就笑起来了,我也不知道笑起来是什么意思”
这些让人发笑的例子,在中国特别多,不仅仅是建筑,还有比如说很多商业品牌,艺术品的名称,艺术创作的一些理念。都相似的想让人发笑。
“而我也想说,唉,这么大一个建筑,人的想象力会这么具体。我真愿意说:美是偶然的,太偶然了。”
▸ 陈丹青在木心美术馆
03 是抄袭?还是同质化?
其实如何判断这件事很简单。陈丹青说道: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只要回应一句话就够了——设计前,有没有看过木心美术馆?
他如果说Yes,我看过,我马上闭嘴。他如果说,No!从来没看过,根本不知道有这个美术馆,那也好,我什么都不说了。
或者还有另一个方法,就是直接去参观去感受,然后让参观者自己判断。
如果说一定要为这次“抄袭”事件做个解释,日站君觉得陈丹青采访过程中,提到的陈向宏的说法几乎给了我们答案。
陈向宏提出了“同质化”的概念。无论在什么领域,一旦一个想法它获得了成功,接踵而来的就是大家的模仿,以至于逐渐趋同,久而久之就出现了“同质化”。
同质化背后也就是想象力的匮乏,那其实才是我们真正要面对的事!
面对“同质化”我们是什么心情?就像女孩子穿衣服,精心打扮然后一出门,和你相似的人有10个、100个,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可能是一种无奈和令人失望的心情。反过来,今天面对两馆设计的多处雷同,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去想这个事?
那么,对于汪曾祺纪念馆是不是抄袭?或者说“同质化”和“抄袭”的关系?想必在此也有了答案。